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依法维权,依法治会
[ 赵涤群 发布时间:2014-11-21 13:41:21 来源: ]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依法维权,依法治会

(2014年11月20日)

赵涤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总动员和新部署,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

  党有号召,工会有行动。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的初步体会是:工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依法治国实践中有所作为,切实做到依法维权、依法治会。

  一、强化学习,领会精神

  工会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注重研究和思考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工运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理论精髓,坚持用中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机遇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作表率,在融会贯通和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找准工会工作的聚集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在依法治国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对职工深入进行群众性普法教育,帮助广大职工群众准确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让广大职工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导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真正学会用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突出重点,依法维权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的根本宗旨,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工会要继续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科学维权观,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权益,突出重点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

  首先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立法、执法的力度,努力推动劳动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实施。要善于把握依法治国、国家加强劳动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的有利契机,主动与地方立法机关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积极推动地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组织职工就地方立法提出意见建议,向立法机关反映职工诉求和工会的主张,努力从立法源头上保障职工的利益。要积极参与地方各级人大执法检查、政府监察、政协视察等活动,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工会维权意见书》和《工会维权建议书》推行力度。今年10月8日,《工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昆明市总“工会维权意见书”真管用》一文,充分肯定了昆明市总工会创新运用“两书”制度,依法维权的显著效果。“工会维权意见书”是由各级工会查实用人单位存在对职工的侵权事实后,向其发出的整改通知书。“工会维权建议书”的作用是在用人单位拒不理睬工会意见,拒不改正违法侵权行为时,由工会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出,鼓励并监督政府行政执法或管理部门依法依规查处该用人单位的。“两书”制度自2011年底创立、推出以来,全市各级工会至少发送了2597份“意见书”,各用人单位存在的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全都按照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了书面回复并及时整改,一些很棘手的诸如建会、为职工买各种法定保险、工资集体协商、欠薪等“老大难”问题,都用“意见书”解决了。我市推行的“两书”制度,做到了件件皆有回复,引导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尊重职工合法权益;起到了“职工有诉求,工会有作为,企业有响应,部门有行动,维权有效果”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抓好重点领域的维权。更加积极地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扩大覆盖面,提高协商质量,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督促少数企业解决欠薪问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群众性监督,促进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利。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遏制滥用劳务派遣工行为,推动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更加注重维护职工的就业权利,促进更多职工实现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积极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始终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落实职工休息休假权利,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努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第四要更加积极推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向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企事业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大力推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对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督促企业严格用工管理、履行合同义务、纠正不规范合同。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完善评价标准,推广先进经验,巩固创建成果,把企业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重视各种劳动争议的调处化解,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预防、预警、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主动反映问题,协助党政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努力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适应社会建设新要求,发挥工会作为枢纽型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和代表职工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强化自身,依法治会

  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工会必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不断增强全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更好地掌握法律、遵守法律、用好法律。

  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在工会干部中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依法办事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制度。使工会领导干部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工会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切实做到依法按章程办事,依法办会、依法履职,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熟练运用法律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要强化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使之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能自觉提高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第二要加强组织建设。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切实做到依法治会。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不断巩固建会成果,提高建会实效。坚持“存量全覆盖、增量进入常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按照“存量提质,增量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工会组织建设年”活动,使基层工会真正实现“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努力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工会干部“五个一”联系制度,拓宽“四个一四关爱”覆盖面,深入开展“下基层、进企业、学劳模、访职工、办实事”活动,使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是最可信任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第三要加强阵地建设。要依托文化宫、职工学校、帮扶中心广泛开展职工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在普法教育中发挥好职能作用。要加强工会“五一”志愿律师服务团建设,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大力在基层工会和工会干部中培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劳动争议调解员,建设一支工会法律工作队伍。要充分发挥工会作为人民团体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的途径,强化法律在维护职工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总之,工会要在依法治国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不断推进工会的法制化,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在法治环境中建设一个崭新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