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聚焦
我们身边的劳模(一)
[ 昆明市总工会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1-12 09:51:25 来源: ]
       彭劲松,男,汉族,43岁,群众,大学本科,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工程师。2014年获云南省劳动模范。
      彭劲松同志是技术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他热爱公司,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了19年,充分发扬了“干一行爱一行”精神品质,获得了多项柴油机研发设计专利,如:直喷式柴油发动机,一种发动机机体,一种装机油冷却装置的发动机缸盖,电源管理切换装置等。他带领的团队在2003获得“云南省百佳创新型班组”称号,他本人也因工作成绩突出,于2002年被授予“昆明市特等劳模”称号;于2005年荣获了“昆明市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项目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殊荣。

DSC_8621

      在工作中他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发现,参加工作之初,他进入公司内研所工作,他觉察到了内研所试验室存在的一些弊病,并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干出点成绩,如果做不好,改变不了这种局面,他就坚决不离开试验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观察,他决定从闲置的设备做起,主动提出承担安装一台闲置了6年的电涡流测功机的任务,在与测功机厂家的技术员取得联系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通过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该台测功机投入了正常使用,成为当时公司精度最高的测功机。随后许多闲置的设备陆续投入使用,初尝工作乐趣的他,又有了新的计划,他利用在大学自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开始了试验室的改造工作,使得新的水温、油温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增压机试验室改造成功,新的技改计划被提出,短短几年过去试验室的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环境改善了,测试精度精准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团队成员年轻化了,高校毕业生愿意留下了,确保了试验室与时俱进的迎合公司高速发展的要求,为公司老产品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技术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依托他改造的增压机试验台,开发出了国内首家小缸径四缸增压车用柴油机,1998年3月,4100QBZ及4102QBZ型增压柴油机通过了新产品鉴定,并分获“九八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九五”期间,企业开发、研制的8个新产品均通过鉴定并进行批量生产,形成了较稳定的市场。

DSC_8622

      2000年是他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年初公司派遣他到德国参与一个合作开发项目,在国外短短的1个月,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肩负的责任,立志要为中国的内燃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期间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了“柴油机增压技术应用”的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作为项目的实施负责人参与了“高原环境下的网络化测试系统”的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云内技术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排放试验室、带领同事利用公司购买三维光学扫描系统打通发动机气道开发的瓶颈。自行开发了多项发动机及整车的测试系统……

DSC_8624

      随着国Ⅱ排放法规在中国的实施,公司敏锐的洞察到现有产品技术在发展空间上的局限性,提出了开发电控柴油发动机的设想。2003年彭劲松同志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参与D16TCI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的开发项目,此项目采取与国外合作开发方式。当时电控技术完全掌握在国外,如何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云内自身的电控发动机的开发能力尤为重要。也就是说通过项目的实施,既要得到一个全新的产品,同时又要建立自身的开发能力。任务重、难度大,在困难面前充分激发出他昂扬的斗志。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艰辛的过程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但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D16TCI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如期完成开发。在开发的期间他们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同步完成了适合新一代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开发的性能排放开发试验室、机械开发的试验室、耐久开发的试验室的改造,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编写完成指导新产品性能开发、机械开发、可靠性开发的试验程序。建成了公司自己的电控发动机台架标定能力,整车标定能力。云内新一代电控发动机开发流程正式建立。在此平台上,2006年公司成功开发出自己的D19TCI 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打破国外公司对此技术的垄断,在公司今后的新产品开发及推广过程中为公司节约巨额的开发标定费用。彭劲松同志在2008年作为项目组组长承担了老产品换代升级的开发任务,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成功把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应用到老产品上,开发出YNCR系列的国Ⅲ排放发动机。云内电控开发平台完全建成,在此平台上多个国Ⅳ排放的发动机在同时进行中。
      2008年国家实施国Ⅲ的排放标准后,高压电控共轨技术在柴油发动机上得到普遍应用,掌握电控技术及发动机技术的综合人才供不应求。公司的部分技术人员经不住其它单位高薪的诱惑,选择了离开公司,而彭劲松同志作为公司的骨干技术人员,没有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项目中,利用已建立的软硬件平台鼓励新入职的员工参与到项目中。
      2012年年初,公司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从制度上实施了解决人才流失的措施: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加大研发平台建设的投入,提高技术人员的地位。彭劲松同志被任命为研发院的副院长,赋予充分的行政权力,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通过2012年的调整,人员稳定了,全新研发平台建成了。在此期间彭劲松同志带领着团队,完成老产品国Ⅲ排放到国Ⅳ排放的升级,多个产品提前完成了国家环保的国Ⅳ排放公告申报。因工作业绩突出,在2012年10月份被公司任命为研发院的常务副院长,主持研发院的工作。在公司的领导下,研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研发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员也稳定了。于2013年顺利完成了D20、D25、D30国Ⅳ发动机的开发,同时实现了小批量产。YNF40发动机完成设计、制造,于12月25日成功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