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
产业工人得实惠 昆明发展添动能 昆明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回眸
[ 市总工会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2-22 10:47:27 来源:昆明市总工会 ]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202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语重心长、期望殷切,在亿万职工群众中激起了创新创造的巨大热情,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出“动员令”

时间的指针拨回5年前:2017年4月14日,一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拉开帷幕--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5年来,昆明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各项工作扎实开展。5年、1800多个日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来的变化正广泛惠及昆明的产业工人,深刻影响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关于昆明“产改”的崭新答卷正徐徐展开。

一、高位统筹:“政策+组织”保障 改革工作全面迈向纵深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周期长,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市“一盘棋”推进。5年里,一个“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市委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统筹推进,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昆明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16家市直成员单位、29家市直参与单位,汇聚合力推进产改。14个县(市)区,4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全部成立了县(市)区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

体制机制顺畅,改革活力进发。随着一批重要制度成果陆续出台,推进产改的“四梁八柱”逐渐架构成型:制定出台思想引领、产教融合、人才激励、权益维护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42项编制《昆明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构建了全面规范、较为完备的改革制度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破解措施。

试点是突破改革难点、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方法。作为昆明产改首批试点示范,安宁市、经开区、高新区、云内动力推行“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渐次推进”举措,探索出“产教融合、校企结合、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路子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试点工作格局,打通了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当改革压力传导到基层、工作落实到企业的时候,也正有越来越多的成果惠及产业工人。

二、党工共建:“党建+工会”带动 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加强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昆明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定位为整个改革体系的核心,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抓实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开放党群服务中心588个,打造暖“新”驿站192个;在“两新”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有效机制,新建“两新”党组织108个;大力吸收青年工人、技术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入党,2018年以来累计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300余名。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针对不断涌现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昆明市总工会大力吸收他们加入工会。为方便联系、团结更多的产业工人,昆明市总工会设置了“昆工惠”数字化职工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各种服务阵地--建成春城职工文体活动中心1082个、职工之家1818个、职工书屋2331个、职工驿站322个……工会以精准关爱吸引更多从业人员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力量。

5年来,昆明市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先后围绕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疫情防控等主题进行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参与“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以“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劳模精神代代传”“抗击疫情,劳模在一线”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红色工运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设“春城劳模工匠馆”“春城职工心理减压赋能服务中心”等常态化文化服务新阵地,筑牢广大产业工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基础,在产业工人中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三、多措并举:“培训+竞赛”赋能 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工人强,则产业兴。昆明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技术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可谓是“百花齐放,遍地花开”--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各领域人才量体裁衣,精准投放培训资源,新生入企“一岗精、多岗会”的专家引导,成长期技能比武、回炉再造磨砺水平,成熟期专尖精工、工匠打造的精英输出,将终身学习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针对性为员工建立专项技能培训,搭建了全面发展平台,按管理线、专业技术线、服务线三条职业发展路径,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这些只是昆明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这张画布上的其中一角。

产改以来,昆明市安排8.02亿元用于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产教融合、企校合作、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累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14960人,全市中职业中学与74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培育企业新型学徒2 万余人;2019-2022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3.26亿元用于昆明市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教学设备配备和贫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8.87亿元部署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200多个职业工种74.5万人次;通过劳模推荐、昆明名匠、金牌工人、“春城计划”首席技师等培育选树,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职工参与。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累计开展滇池保护治理、地铁建设项目、滇中引水项目等劳动竞赛47场次;深入开展“72行大练兵·360行出状元”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大健康、大数据、大文创、大旅游以及装备制造等300多个职业工种项目技能竞赛122场次,职业技能竞赛472个职业(工种)场次,产业工人参与超4万人。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推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更多可能。据统计,产改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545项,发明创造1600余项,荣获国家专利912余项,推出技术革新8923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6643条,命名“五小”岗位创新优秀成果131项。

四、全面布局:“关怀+重用”并举 产业工人提地位壮队伍

在持之不懈的努力中,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分解为一项项务实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幸福。

5年中,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在稳步提高。昆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各类先进人物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有88人;全市县级以上工会有17名产业工人任兼职副主席……这是一位位产业工人的成长,更是一支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当然,提高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还要破解他们关心的“高质量就业”“进城安居”“保障职工权益”“困难职工帮扶等问题。昆明在这些方面迎难而上,做了大量探索,成果斐然:在推动产业工人充分就业方面,昆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启免费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重点人员培训44836人,124.06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春风行动”及劳务交流会31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21287个

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方面,率先在全省实施电子劳动合同网上签订,试点企业99个,涉及产业工人5.8万余。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四项创新制度”,签定有效集体合同1.43万件,涉及产业工人133.5万人。开展以《工会维权意见书》《工会维权建议书》为抓手的工会法律监督工作,处理产业工人诉求7642件。启用314.9万元资金开展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覆盖14个县区330家重点企业和34家放射机构。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年均组织3700余家单位、2.3万个班组、36万职工参加。

健全产业工人培养激励机制、推优制度,形成“技术提升有待遇,技能转化有激励”的鲜明导向。在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和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职业晋升通道试点--云内动力为员工建立“4个序列6个层级”的“H”型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工人在各序列上的层级晋升,贯通职工向中干、高管级别晋升的通道;嘉和科技制定《产业工人发展规划激励机制》设立人才培养的大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轮岗锻炼等方式为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运用提供保障。

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建成“昆明职工教育网”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工人提升学历、提升技能等级;搭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目前全市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已达163 家,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不断扩容产业工人队伍,在快递行业、货车司机行业、保安等行业建立工会组织,引导“三新”领域职工尽快成长为产业生力军,并开展户口迁移及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试点,全面放开了昆明市城镇地区落户条件,储备了一批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伴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持续深入,昆明产业工人队伍日趋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改革以来,昆明市产业工人数量增加10.8万人,达到247.19万,在全市502.43万名从业人员中占比49.2%,占全省比重40%,高技能人才达到47.39万人,占全省的 34.92%。

5年改革历程,昆明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路稳扎稳打,大步向前。目前,昆明市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站在新的起点,昆明市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方案,牢固树立产改工作全省“排头兵”意识,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推动全市产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